星语派批评小说网>网游小说>大唐侦察兵 > 第九十七章 贞观
    谁知那刘勇却是笑道:“前些日子我和老二已经去了,和尉迟将军谈了一下!接过尉迟将军说他做不了主,要让我们到南阳去!”

    张允文顿时道:“南阳韩氏,在当地也算是一个小世家。北魏时有人在南阳当过郡守。不过现在韩氏家族已经没落了!你们放心去便是,若是他们有敢刁难之处,三弟我帮你们解决!”

    由于新皇登基,而且改了年号,所以这个春节过得十分热闹。整个长安都洋溢在一片欢乐的气氛中。

    大街小巷里,爆竹声“噼噼啪啪”的想起,就连里坊市集只见的大门,在三十、初一、十五这三天都没有关上,东市西市里面人流涌动,彻夜不息。就连李世民也大笔一挥,放了皇城宫女内侍们一夜的假,让他们好好感受一下过年时的热闹气氛。

    就这样一直过了上元,朝臣们也恢复了朝会。

    接下来,李世民在贞观元年的第一次朝会上发布了一系列政令。其中像什么种农扶商之类的大政方针自不用说,令张允文感到高兴的却是他手中几样机构的正规化。

    在朝会前一天,李世民将张允文找到显德殿,不,现在叫做麟德殿。终于,李世民将最后一丝前东宫的烙印也擦除了。

    在麟德殿,李世民向张允文询问如何处理现今他手中掌握的三个机构。

    张允文顿时便将思考已久的规划搬了出来。

    首先是侦察营。这是张允文的立身之资。他建议在现今侦察营的基础上进行扩编,编制为一千人。刚好三个折冲中府的人数。这三千人不属于府兵,而属于大唐的募兵,乃是职业军人。这些侦察营士卒平素归辖于兵部,若是调动,需要皇帝调令、兵部文书、将军虎符,三样缺一不可。平时训练,战时则专司开路、刺杀、破坏等任务。设将军一名,中郎将五名,各级校尉若干。

    接着便是情报网络。这让张允文有些犹豫。犹豫是将调查院纳入三省六部的体系之内,还是纳入军事体制之内,抑或是和侦察营一样,单独设立,由皇帝直接掌管。于是张允文便将这个选择扔给了李世民。李世民沉吟良久之后,才幽幽道:“唉,还是由朕自己掌管算了!若是放在三省六部或是军队里面,品级太高了容易让人议论,品级太低又难以开展工作!朕亲自管着,再让他的品级低些,这样既好管理,又好办事!”

    虽然张允文认为这样还有很大的弊端,但犹豫片刻,却没有将脑海中的话说出口。

    最后便是他新掌管的将作监。将作监原本隶属于工部,不过张允文在将作监这段时间里,工部没有人过来指手划脚,想必是得到了李世民的暗示。而且他在将作监的这段时间里,出了一些成就,如手雷的制造已经进入流水线阶段,每日产手雷可达两百枚。而新式冶铁法冶炼出来的铁水打造的武器,比起原先的武器,硬度更高,刃处更加锋利。光是这两样,就让李世民坚定了将作监有大用的想法。

    于是,张允文乘机提出将将作监从工部分离出来,连同其他几个武器研究制造的机构组成一个新的部门——装备寺,与九寺同列,隶属皇帝管辖。

    李世民听了这建议之后,顿时沉默不言。

    看到李世民皱眉的样子,张允文只好将建立参谋制度和军事院校的建议搁下,等上一段时间再提出来!

    贞观元年的第一个朝会上,内侍拿着一份份圣旨宣读起来。

    第一份是统一度量衡。门下省众官员毫无异议顺利通过。

    第二份是关于侦察营的圣旨。李世民完采纳了张允文的建议,圣旨上点点详细尽数到来。然而这一份圣旨在门下省这里却遇到一些阻碍。一些官员不由问道这侦察营是何方神圣,竟然需要单独设立!

    然而知道侦察营的封德彝、宇文士及、房玄龄等人齐齐提出支持。三人中封德彝和房玄龄乃是尚书左右仆射,宇文士及是中书令,三名宰相鼎力支持,门下省也只好通过了这份圣旨。

    至于第三份关于调查院的旨意,却遭到了反对。却是各处官员对于这情报系统都有一份兴趣,有人甚至建言将其一分为二,由户部和十二卫分别管辖。李世民顿时青着脸将这份圣旨压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