沈家宅子最近风风火火,屋里屋外都忙活得脚不着地。为了昌柏叔叔的大婚,大爷爷他们可算是费了不少心思。大人们忙着干活儿,小孩儿们却乐得空闲。

    这天一个女孩儿不情不愿地站在沈昭玉门口,没好气地瞪着沈昭玉:“我娘说怕你一个人闷得慌,让我来陪你,说罢,你想去哪儿啊?”

    是个好问题。这几天附近的山也上了水也看了。梁州地界偏南,最北边的山脉阻挡住了南下的寒风。虽是初冬,这山山水水俨然是一派春日好光景,纵是有一些漏网之“风”,时不时地吹过来也不觉得寒冷。

    她知道这女孩儿,那次在饭桌上见过的,是她的大爷爷的孙女-沈承娣。

    “叨扰姐姐了。”她观察到沈承娣脸上的不快,将她拉进屋里沏了杯茶。

    沈承娣家里头只她一个最小的,大爷爷大奶奶平日放着她玩儿,可唯有一件事情不让她碰,那就是读书。老辈不让她读书,连带着父亲和母亲也跟着一起阻止。可越是不让碰的东西就越对人有吸引力,一来二去,沈承娣竟然对书着了魔,隔三差五托三房几个男孩子给她捎些学堂上的书自己研读,遇到不会的,便悄默声息地溜去他们屋里讨教。三房在曾祖父面前不得脸,老想着巴结巴结二房这个小的,便只当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当作不知情罢了。可大奶奶却不乐意,生生害怕这小孙女在书里学到什么不正经的东西,没得教坏了她。大奶奶好几次在三房面前提点。有一次闹得大了,竟都跑到了曾祖父那里说理。曾祖父何许人也?那可是当年叱咤勾栏瓦舍,将曾祖母气到吐血的大人物。自己在读书上不上道便也罢了,教得几个儿子孙子也不爱这些文邹邹的玩意儿。所以说,沈昌寿在这堆人里,也可以算是个奇迹。

    原本沈承娣想趁大爷爷大奶奶他们忙活没空管她,可以去三房那里再讨要几本书来看看,偏又生出了沈昭玉这个麻烦的丫头,瞧着老老实实的,可别耽误了大事才好。

    见沈承娣舒展眉头,沈昭玉迎上前去好声好气地说道:“姐姐,昨儿珠杏说梁州城有一处小巷子,里面全是吃的玩的,热闹得很!姐姐你不想去瞧瞧吗?”

    小凤村离梁州城只二十里地,作为唯一的繁华大都市,很多商贸活动都集中于此。每逢集市,兰姑的儿子曾大哥便会赶过去售卖自家产的鸡蛋和一些寻常蔬菜。城里人吃一些山珍海味吃惯了,开始对乡下来的东西感兴趣,一筐一筐的鸡蛋和蔬菜售卖到这些城里人的手上,一来吃个新鲜,二来图个安心。曾大哥脑子活泛,在摆摊的时候发现了花角巷,二话不说便将摊子搬了过去。花角巷里的奇闻异事,说上个三天三夜都不算完。每每遇见曾大哥,沈昭玉都缠着他讲些花角巷里的故事。沈昭玉在沈家宅子里待了许久,这才等到曾大哥赶来梁州的日子。

    “嘁,上京难道还缺这些吃喝玩乐的地方?你可真没见识!”

    沈承娣的贴身丫头被她这话吓得身子发抖,生怕惹恼了这位从上京来的贵客。连大奶奶都对沈昭玉毕恭毕敬,为啥她就敢这么跟这位贵客说话?

    她笑笑,只当刚刚那些话是耳旁风,厚脸皮地将沈承娣拉进屋,鬼鬼祟祟地在耳旁说道:“姐姐,不光是吃的玩的,我听说,什么奇珍异书,在那儿可都能找到呢!”

    沈承娣一听见有书两眼放光,赶紧答应了她:“行吧,看你这么想去的份儿上,我便陪你逛逛吧。”

    “谢谢承娣姐姐~”

    梁州树多,且郁郁葱葱,没有丝毫凋零之气。街道不似上京那般工整有序,像是一个人漫无目的地走在路上,突发兴起开辟出来的一样。树木惬意地列在两侧,蜿蜒地漫过一条又一条的岔路口,抵至巷子时,天边已经隐隐约约出现了碎碎星光。以前在上京看星星都是挂在黑幕上,到了梁州,夜色未降临之前也这样好看。

    “姑娘,咱们到了。”

    沈昭玉随沈承娣应声下车,“花角巷”三字赫然出现在眼前。

    巷子里的小商贩迎来送往络绎不绝,单看这股子吆喝的劲儿,也比寻常地方卖力不少,业绩自然不会比旁人差。

    “来一来,看一看喽,全梁州最好吃的酥油饼喽,买不了吃亏,买不了上当喽~”

    “两位姑娘,来看看我家捏的糖人,想要什么样儿,小的我都能捏的出来~”

    沈承娣晃悠了一圈,都是花里胡哨的东西,没一样能提起她的兴趣,又听小贩吆喝的头疼,全都不客气地回了个白眼。